风暴文章风暴文章

突破思维局限:我靠新视角找到解决办法

    这事儿还得从去年夏天说起。当时我接手了个烫手山芋——我们社区那条臭水沟,整整十年没人管,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,邻居们连窗户都不敢开。

    我最初的想法特别简单:找政府拨款,彻底清淤改造。结果跑断了腿,得到的回复都是“资金紧张,再等等”。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蔫儿了,天天对着那条沟发愁,满脑子都是“没钱什么都干不成”。

    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的早晨。我带着五岁的小侄子去沟边溜达,他指着水沟突然说:“舅舅,这里面要是有鱼就好了,我就能钓鱼了。”孩子这句天真的话像道闪电劈中了我——对啊,为什么非要盯着“治理”不放?如果能让这条沟产生价值呢?

    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,就像藤蔓一样疯狂生长。我开始绕着水沟来回转,不再把它当成需要消灭的敌人,而是看作等待开发的资源。我发现沟两旁有片荒地,发现水流其实挺稳定,还发现很多邻居种花养草特别在行。

    我召集了几个热心邻居,在小区凉亭开了个会。没再谈“治理”,而是聊“创造”。爱养花的王阿姨说可以搞水生植物净化水质,退休的李工研究过生态池,开餐厅的小张说如果能养出鱼他全包销。你一句我一句,原本死气沉沉的议题突然活了起来。

    我们决定试试“生态循环”的路子。先众筹买了睡莲、水葫芦这些能净水的植物,又凑钱买了几百尾鲫鱼苗。最神奇的是,当大家不再觉得这是在“义务劳动”,而是“共同投资”时,积极性完全不一样了。有技术的出技术,有力的出力,连小朋友都抢着来喂鱼。

    三个月后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——水真的变清了,睡莲开了花,鱼苗长到了巴掌大。更意想不到的是,这里成了小区的景点,傍晚总有人来散步看鱼。小张的餐厅推出了“生态鱼”特色菜,利润的百分之十归小区基金。我们用这笔钱装了路灯,摆了长椅。

    现在回想起来,真正困住我的不是资金,而是思维——我太执着于“问题”本身,却忘了换个角度看看它可能是什么。那条臭水沟没变,变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。从“必须消灭的麻烦”到“可以利用的资源”,这个视角的转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    这件事让我明白,当你在一个方向撞得头破血流时,不妨退一步,问问自己:这个问题真的只是问题吗?它有没有可能变成别的什么?就像那个老掉牙的故事——绊脚石还是垫脚石,全看你把它放在脚下哪个位置。

    如今每当我遇到难题,都会想起那个夏天的早晨,小侄子指着臭水沟说想钓鱼的样子。然后我会深吸一口气,努力从问题的另一面看看——那里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答案,等着被发现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