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我过得像个游魂。上班机械地完成工作,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不想说话,不想吃饭,更不敢告诉家里人。那种感觉,不光是心疼钱,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愤怒和怀疑。我怎么就这么蠢?明明什么都不懂,怎么就敢跟着所谓的“内部消息”和“大神分析”,把所有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?贪婪和侥幸,真是最毒的药。那段时间,我每晚都失眠,一闭上眼就是那条该死的下跌曲线,还有账户里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。
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。才二十七八岁,总不能被这一次失败彻底打倒。但靠我那点死工资,想存回二十万,得不吃不喝攒好几年。我必须得做点什么,必须找条别的路。
我开始疯狂地寻找“副业”。刷遍所有能刷的社交平台,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。有人做自媒体,有人拍视频,有人搞设计,有人写稿子……五花八门。我像个没头苍蝇,这个试试,那个碰碰。跟着人学做短视频,拍了几十条,播放量没超过五百;想搞设计,发现自己毫无审美;甚至想过下班去跑滴滴,可算算时间和油费,实在划不来。那几个月,感觉比亏钱的时候还累,是一种身心俱疲的无力感,看不到一点希望。
转机出现得非常偶然。那天,我在帮公司的新产品写一份宣传文案。写着写着,我忽然想起之前为了研究投资,看过无数篇晦涩难懂的行业分析报告。我当时就想,要是有人能用通俗易懂的话,把这些东西讲明白该多好。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把那份干巴巴的产品说明书,彻底重写了一遍。我没用任何专业术语,就是像一个朋友在聊天,讲这个产品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困难,用了它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。没想到,这份文案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,说特别接地气,转化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。
那一刻,我脑子里像有个灯泡,“叮”一声亮了。写作,是不是就是我能走的那条路?我虽然不懂剪辑,不懂设计,但我好像……还挺会说话的?
我决定把所有精力都押在“写作”这门副业上。我分析了自己的优势:逻辑还算清晰,共情能力不错,能把复杂的东西用大白话讲明白。那我写什么呢?市面上最需要稿子的,无非是商业文案、新媒体文章和产品测评这些。这正好,和我白天的工作还能沾上边。
第一步,是疯狂地学习。但这种学习,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看理论书。我找到十几个行业内公认写得好的公众号和平台,把他们过去一年的爆款文章全部扒下来。我不只是看,我是“拆解”。用一个笔记本,像做解剖一样,分析每一篇文章:它的标题为什么吸引人?开头前三句是怎么抓住眼球的?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?哪里埋了钩子让我想一直读下去?它用了什么例子和故事?……我把这些“套路”一条条记下来,反复地看,反复地琢磨。我明白了,好的写作不是文采飞扬,而是能钻进读者心里,知道他想要什么,怕什么,然后精准地给出去。
光看不练假把式。我鼓起勇气,开始去一些约稿平台和社群里“捡活儿”。最开始,根本没人搭理我。价格压得极低,一篇两千字的品牌软文,才给一百块。我接了。不仅接了,我还做得无比认真。别人三天交稿,我第二天就发过去,而且每次都会根据甲方的意见,不厌其烦地修改,直到对方满意为止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我接的第一个像样的活儿,是给一个新兴的护肤品牌写一系列小红书笔记。一篇三百字,五篇一共五百块。为了这五百块,我几乎把市面上关于这个品牌同类产品的笔记全看了一遍,又去查了所有核心成分的功效和原理,最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真诚的“成分党”博主,用闺蜜间安利好物的口吻写了出来。交稿后,那个品牌方的媒介特别高兴,说笔记发出去后咨询量和收藏数都涨了不少。就因为这个,她后来成了我的“回头客”,陆续给我介绍了不少其他品牌的活儿。
口碑,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。我的稿费从一百一篇,慢慢涨到三百、五百,再到后来,一篇深度商业稿件能到一千五甚至两千。这个过程里,没有奇迹,只有一个个深夜和周末。工作日下班后,我从八点写到十二点;周末,我至少会拿出整整一天来写稿。没有娱乐,没有社交,生活变成了公司、出租屋两点一线。累吗?太累了。有时候写到凌晨,脑子像一团浆糊,肩膀酸得抬不起来。但看着银行卡里一点点多起来的数字,那种感觉,和当初看着投资账户下跌的感觉完全相反——这是一种扎扎实实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感。
大概过了半年多,我的月副业收入已经稳定地超过了我的工资。我没有辞职,因为我知道这份主业提供的社保和稳定现金流,是我搞副业时最大的底气,让我敢于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说“不”。
在接近那一年尾声的时候,我特意去查了一下银行卡的余额。减去这一年的所有生活开销,那个数字,终于,艰难地爬升回了当初亏掉的二十万。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激动地跳起来,反而异常平静。我把那个记账的APP卸载了,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,坐在曾经让我绝望的那个窗边。
阳光照在身上,这次是暖的。
回头去看这一年的路,我最大的感触是:人生掉进坑里不可怕,可怕的是躺在坑里不动,或者胡乱扑腾,把坑越挖越深。找到一件自己稍微擅长、且能为别人提供价值的事情,然后像傻子一样坚持下去,这条路,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宽阔。那亏掉的二十万,像一记火辣辣的耳光,打醒了我。而靠写作一个字一个字挣回来的这个过程,则是一剂苦口良药,它治好了我的浮躁和侥幸,让我重新相信:命运给的所有礼物和教训,最终,都得靠自己双手的劳动,才能稳稳地接住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8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6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65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62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61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