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文章风暴文章

收到 “快递赔付” 短信点链接填信息

    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二下午。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,我刚结束一个冗长的线上会议,头还有点发懵。手机“叮咚”一声,屏幕亮起,是一条短信。

    发件人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号码,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乱码。内容是这样写的:

    “【XX快递】尊敬的客户,您尾号7812的包裹在运输途中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破损。为办理理赔,请务必在一小时内点击链接:www.xxxxpay.com 填写信息并申请赔付,逾期视为自动放弃。”

    我的心当时就“咯噔”一下。7812?我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,对了,我前天确实买了一套挺贵的陶瓷茶具,就是准备送人的,运单尾号好像差不多就是这个。破损了?我心里一阵心疼和恼火,那套茶具我挑了很久,而且等着送人呢。

    现在回想起来,骗子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精准地抓住了人的情绪。他们不说“您的包裹丢失了”,而是说“破损了”,这更真实,更让人恼火。而且那个“一小时内”,像一把小锤子,咚咚地敲打着你的神经,让你没空细想,只觉得紧迫。

    我当时就是这样。那一小时的倒计时仿佛在耳边滴答作响。我根本没去想为什么官方客服不是95开头的短号,也没去核对完整的运单号,更没想过要先打开购物APP查一下物流详情。所有的警惕心,在那个“破损”、“理赔”、“逾期作废”的组合拳下,被打得七零八落。

    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点开了那个链接。

    手机页面跳转,加载出一个界面。现在想想,那界面做得真是……以假乱真。蓝白色的基调,熟悉的快递公司Logo,排版工整的表格,一切看起来都那么“官方”。它让我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,还有银行卡号和密码,理由是“需要验证您的身份,并将赔付款直接打入您的银行卡”。

    填写姓名和手机号时,我没什么犹豫。到身份证号时,我停顿了一秒钟,心里闪过一丝微弱的不安:理赔需要身份证吗?但那个念头像风一样吹过去了。页面设计得太像那么回事了,那种“正规感”麻痹了我。

    最要命的是银行卡和密码。当我输到这两项时,我的手其实有点抖。潜意识里,那个自我保护的红灯应该已经亮起来了,但我的大脑主控室被另一个更强大的声音占据了:“就快好了,赔付款马上就能拿到了,不然你的茶具就白损失了!”

    我甚至还安慰自己:这是他们官方的链接,应该没问题吧。你看,人在自己骗自己的时候,总能找到理由。

    填完所有信息,点击“提交”的那一刻,页面显示“信息已提交,客服人员将在15分钟内与您电话联系确认,请保持手机畅通。”

    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。还把手机放在手边,生怕错过“客服”的电话。

    等待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。五分钟,十分钟……我的心情从期待慢慢变成了焦躁,然后又从焦躁,变成了一丝隐隐约约、却越来越清晰的不安。

    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了。为什么这么安静?为什么官方客服不是主动打电话来,而是让我填完所有敏感信息再联系?那个网址,仔细看,好像有点奇怪,“xxxxpay.com”?快递公司的官网好像不是这个。

    我的心跳开始加速。我猛地抓过平板电脑,打开购物APP,找到那个陶瓷茶具的订单——物流信息清清楚楚地显示着:“包裹正在派送中,预计今天下午送达。”

    根本没有破损!更没有所谓的理赔!

    那一瞬间,我的血好像都凉了。从头到脚,一阵发麻。我上当了!

    我像个疯子一样,手忙脚乱地先打电话给银行客服,语无伦次地要求冻结银行卡。挂掉电话后,我又立刻修改了所有能想到的APP的支付密码。做完这一切,我瘫在椅子上,浑身冷汗,心脏还在狂跳。

    后怕,是那种迟来的、排山倒海的后怕。我的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……所有这些构成我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最核心的东西,就在刚才,被我亲手、乖乖地送了出去。如果不是我鬼使神差地去查了一下物流信息,如果我再晚发现半小时,后果会怎样?我银行卡里的钱会不会被一扫而空?他们会不会利用我的身份证信息去干别的坏事?

    我不敢想下去。

    那天晚上,我一夜没睡好。闭上眼睛,就是那个看似正规的界面,和那个催命般的“一小时倒计时”。我恨骗子的狡猾和无耻,他们利用人的善良和信任,设计出如此精密的陷阱。但我更恨我自己,恨我那片刻的贪婪和急躁,恨我丢掉了最基本的警惕。

    那套陶瓷茶具下午果然完好无损地送到了。我拆开包装,看着光洁如玉的杯子,心里五味杂陈。它安然无恙,但我心里某个部分,好像真的“破损”了。那是对陌生信息毫无保留的信任,是那种“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”的天真。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很久了,但我至今记忆犹新。它像一个烙印,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行为模式里。现在,收到任何带有链接的短信或电话,我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先怀疑。我会仔仔细细地核对信息来源,会直接打开官方APP或者打电话确认,绝不轻易点击任何链接。

    我损失的钱财因为处理及时,保住了。但我付出的代价,是那份轻易相信他人的简单和轻松。有时候我会想,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,用一次惊心动魄的教训,换回一份伴随终身的警惕。

    我把这段经历说出来,不是想展示自己有多愚蠢。恰恰相反,我想告诉每一个可能看到的人,骗子就在我们身边,他们的剧本每天都在更新,针对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时的疏忽和情绪的波动。在收到任何关于“钱”的信息时,请一定,一定,先停下来。深呼吸,告诉自己:慢一点,再慢一点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突如其来的“理赔”和“中奖”,背后很可能是深不见底的陷阱。

    你的信息和财产,珍贵无比,不要像我一样,在那一刻,亲手交给了陌生人。那片刻的慌乱和急躁,真的可能会让你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