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击中了。想想看,钥匙串上挂着这么个小可爱,每天掏钥匙的时候心情都会变好吧。而且,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,这是直接从合作的工厂拿货,质量比市面上的好,价格却便宜将近一半。她还在群里发了几个之前成交的买家秀,看着确实不错。一种“机不可失”的紧迫感撺掇着我。
我点开和她的聊天窗口,语气里带着点兴奋:“亲,那个小狐狸的钥匙扣还有吗?”
她回复得极快:“有的宝儿!不过要快哦,这是预售,需要先付定金的。”
“定金多少?”
“30一个,尾款等大货到了通知你再付,一共是89。现在付定金,还送你一个同款的小挂件呢!”
30块,不多。我甚至没多想,觉得反正是朋友介绍的,应该靠谱。指尖在屏幕上点了几下,30块钱的转账就过去了。那边秒收,发来一个可爱的表情包:“收到啦宝儿!货到了第一时间通知你哈!么么哒!”
付完定金的那几天,心里还挺美,时不时会想象钥匙扣到手的样子,甚至盘算着给它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。偶尔,我也会点开那个微商的朋友圈看看。她依旧每天更新,发着各种商品的预告,催促大家付定金,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。
大概过了半个月,我寻思着货该到了吧,便发消息问她:“亲,钥匙扣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呀?”
消息发出去,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得到回复。我想,可能她在忙,没看见。等了一天,还是没动静。我又发了一条:“在吗?想问下钥匙扣的进度。”
依旧石沉大海。
心里开始有点打鼓了。我点开她的朋友圈,却发现,那一条条热闹的商品动态不见了,只剩下一道冰冷的横线。我的头皮一阵发麻,赶紧尝试着拨了她的语音电话——无人接听。
我愣住了,脑子里嗡嗡作响。一种被欺骗的羞耻感和愤怒猛地涌了上来。30块钱是不多,但那种信任被瞬间击碎的感觉,真的特别难受。我不死心,又翻出之前的聊天记录,找到那个显示她微商身份的微信号,尝试用另一个号去搜索——用户不存在。
一切都清楚了。我,还有那些和我一样怀着期待付了定金的“姐妹们”,大概率是被骗了。她根本不是正经微商,那个所谓的“工厂”,那个“最后一批”,那个“赠送小挂件”,全都是精心设计的诱饵,就为了钓我们这几十块的定金。她像一只耐心的蜘蛛,织了一张看似美好的网,我们这些飞蛾就傻乎乎地扑了上去。
我坐在那里,半天没动。不是心疼那30块钱,是气自己怎么就那么轻易地相信了。那些可爱的图片,那些催促的话语,那些看似真实的买家秀,现在回想起来,处处都是漏洞。为什么我没多问几句工厂的资质?为什么没去看看她除了朋友圈还有什么能证明身份的信息?为什么就因为“朋友介绍”(现在想来,那个“朋友”可能也只是她众多猎物中的一个,或者干脆就是个托儿)和图片好看,就放松了警惕?
那种感觉,不单单是经济损失,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背叛。我们以为是在参与一场美好的、充满期待的小型团购,分享着对可爱事物的喜爱,结果对方眼里,我们只是一串可以随意收割的数字。她利用了我们对于“美”和“稀缺”的向往,利用了熟人社交间那点脆弱的信任。
后来,我在网上搜索类似的关键词,发现像我这样因为付定金被骗的人,不在少数。骗局五花八门,有卖衣服的,卖化妆品的,卖各种网红小商品的。套路都差不多:用精美的图片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你,用“限量”、“预售”制造紧迫感,要求你先付一部分定金,然后,要么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发货,最后拉黑跑路;要么收到的货品与宣传图片天差地别,完全是廉价劣质的地摊货。
我们这些消费者,隔着屏幕,维权太难了。金额小,不够立案标准;对方是虚拟身份,找不到人;支付记录有时候也因为是通过个人转账,平台也难以介入。最后往往只能自认倒霉,吃个哑巴亏。
那30块钱,就像扔进水里,连个响动都没听见。那个我期待了很久的小狐狸钥匙扣,自然也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钥匙串上了。这件事过去很久了,但我现在每次在网上看到那种需要预付定金的商品,尤其是通过个人微商交易的,心里都会立刻拉起警报。我会反复确认对方的资质,查看营业执照,要求走有担保的官方交易平台。
吃一堑,长一智。我用30块钱,买了一个教训:网络那头,你永远不知道和你说话的是人是鬼。那些看似美好的馅饼下面,很可能藏着冰冷的陷阱。那份对陌生人的轻易信任,以及那份对“占便宜”的小小贪念,恰恰成了骗子们最好利用的弱点。
现在我的钥匙串上,挂的是一个在实体店里买的、普普通通的金属钥匙扣。虽然没那么可爱,但握着它,心里踏实。至少,我知道,它真真切切地属于我,不会再像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狐狸幻影一样,连同我那30块钱和一点点天真的期待,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那次的经历,像一根细小的刺,扎在心头,不致命,但每次不经意碰到,都会隐隐作痛,提醒着我,虚拟世界的边界在哪里,信任的代价又是什么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5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7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8)
4做工业设计沟通差,学需求分析后改稿少阅读 (75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