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区好评如潮:“颜值天花板!”“姐妹们冲啊!”“收到货惊艳到了!”我心动了。想着下个月就是闺蜜团建,正好可以买来当礼物,人手一个,拍照肯定好看。
通过主页链接,我加了店主的微信。她的朋友圈全是云朵杯的美图,还有打包发货的小视频,看起来生意红火。她很快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,发来一个热情的笑脸。
“亲,想了解云朵杯吗?我们是厂家直供,现在搞活动,买十个以上打八五折哦!”
我仔细翻看了她发来的产品图,越看越喜欢。和几个闺蜜一商量,大家都被种草了。最后我们决定团购十五个,算下来一个杯子原价89,折后75一个,总共1125元。对我们来说,这不是一笔小钱,但想着能换来大家的开心,也觉得值了。
付款前,我不是没有过一丝犹豫。我试探着问:“能不能走平台交易?或者货到付款?”
店主立刻回复:“亲,我们这是批发价,走平台要扣手续费,而且现在订单量大,都是全款预订排单发货的哦。您看,我朋友圈都是真实反馈,做了大半年了,信誉绝对有保障。”说着,她发来好几张和其他顾客的聊天截图,都是收到货后表示感谢的。
看着她朋友圈里那些忙碌的景象,看着那些看似真实的对话,我那点微不足道的戒心被打消了。是啊,人家生意这么好,怎么会骗我这一千多块钱呢?现在很多微商不都是这样直接转账的吗?一种“大家都这样,应该没问题”的从众心理,让我放下了疑虑。
我用手机银行,分两笔把1125元全款转到了她提供的银行账户上。转账成功后,我把截图发给她。她回了一个“OK”的手势和一句:“亲,已登记,三天内按顺序发货,单号会第一时间发给您哦!”
头两天,我甚至还有点兴奋,时不时点开和她的聊天窗口,看看有没有发货通知,想象着闺蜜们收到杯子时惊喜的表情。第三天,没有动静。我想着可能订单多,延迟一天也正常。第四天,我发消息问她:“亲,请问发货了吗?”
消息发出去,石沉大海。
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一种不祥的预感慢慢爬上心头。我点进她的朋友圈——那条横线刺眼地出现在那里。我试图再发一条消息,屏幕上弹出了红色的感叹号:“消息已发出,但被对方拒收了。”
我被拉黑了。
那一刻,感觉像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冰水,从头凉到脚。心脏猛地一沉,然后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。我不死心,用家人的手机号搜索那个微信号,显示“用户不存在”。我翻出当时的转账记录,对着那个陌生的账户名和账号,感到一阵茫然和无助。
1125块钱,就这么没了。它可能只是某些人眼里的一顿饭、一件衣服,但那是我加班好几个晚上换来的,是我精打细算生活里,为数不多想为友情制造的“奢侈”惊喜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里。做什么都提不起劲,心里堵着一块大石头。不断回想那个晚上的每一个细节:我为什么要贪那点折扣?我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走平台?我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相信了一个屏幕后面的陌生人?
那种感觉,不仅仅是钱没了。更像是一种信念的崩塌。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受到,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,所谓的信任,原来可以如此脆弱,如此廉价,轻易就能被一个拉黑的动作彻底粉碎。我感到愤怒,气那个无良的骗子,更气那个轻易上当的自己。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耻,我甚至不敢立刻告诉闺蜜们,怕看到她们失望的眼神,也怕暴露自己的愚蠢。
我尝试过报警。去了派出所,民警同志很耐心地做了记录,但也很直白地告诉我,这种网络诈骗,金额不大,对方信息都是虚假的,追回的希望非常渺茫。我也向支付平台投诉,提交了所有聊天和转账记录,最终得到的回复也是无法强制对方退款,只能对对方账户进行限制。
所有的努力,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,无力又无奈。
那十几个没能送出的“云朵杯”,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。后来,我在正规电商平台,用几乎贵了一倍的价钱,买了其他款式的杯子送给闺蜜。当她们开心地收下时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那个关于“云朵杯”的骗局,我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,把它和自己那份挫败感一起,默默咽了下去。
这件事已经过去大半年了。现在想起来,心里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愤怒和难过了,但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疤痕。它像一个沉默的警报器。现在无论是网上购物,还是与人交往,当涉及到信任和金钱时,那道疤痕都会隐隐作痛,提醒我:保持善良,但也要守护好自己的底线。
那个从未谋面的“云朵杯”,和那个卷款消失的店主,成了我成长中一个有些苦涩的注脚。它让我明白,生活里有些跟头,摔得疼,但能让人看清楚路。只是偶尔,看到办公室里别人用的漂亮水杯,我还是会想起那场短暂的、关于云朵的幻梦,和那份被轻易辜负的、价值1125元的信任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1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3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2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2)
4做工业设计沟通差,学需求分析后改稿少阅读 (69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