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记得那天下午,阳光斜照进会议室,把桌子照得发亮。我站在投影屏前,满怀激情地讲解着我熬了三个通宵做出来的方案——关于如何通过短视频内容重塑品牌形象。PPT做得精美,数据也准备得充分,我甚至预演了所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。
讲到一半时,李总抬手打断了我的话。
“小张,你先停一下。”他的声音很平静,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,“这个方向完全错了。”
完全错了。这四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我心上。
“你这些创意听起来很热闹,但根本不了解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。”李总继续说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,“我们的客户群体是3550岁的务实消费者,不是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。你做这种花哨的东西,除了浪费预算,还能带来什么?”
我站在那里,感觉脸颊发烫,手心全是汗。我想辩解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会议室里其他同事都低着头,不敢看我。那一刻,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回到工位后,我整个人都是懵的。委屈、愤怒、自我怀疑交织在一起——我付出了那么多心血,怎么就“完全错了”?那一刻,我甚至萌生了辞职的念头。
但下班后,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,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,慢慢冷静下来。我开始问自己:李总为什么要否定得这么彻底?他说的有没有道理?
我打开电脑,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案。看着看着,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——这个方案确实很炫,有很多时下最流行的玩法,但好像……确实不太像我们品牌会做的东西。它更像是我把市面上成功的案例拼凑在一起,却忘了思考适不适合我们。
那一刻,我明白了李总说的“不了解产品核心价值”是什么意思。
接下来的三天,我做了一件之前没想过的事——我决定暂时放下电脑,走出办公室,真正去了解我们的产品和使用它的人。
我联系了客服部门,拿到了最近三个月的客户反馈记录;我跟着销售团队去拜访了五位资深客户,听他们讲为什么选择我们的产品;我甚至说服市场总监,让我在门店待了两天,观察真实顾客的购买过程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。
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客户告诉我,她之所以忠实于我们的品牌,是因为“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,质量可靠,用着放心”。一位经营小企业的老板说,他每次采购都选我们,是因为“服务踏实,出了问题真有人管”。
这些朴实的语言,比我之前看的所有市场报告都更有冲击力。我开始明白,我们的客户追求的从来不是新奇和炫酷,而是信任和可靠。
与此同时,我也发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问题——虽然老客户忠诚度高,但年轻消费者对我们的认知度确实在下降。李总说得对,盲目追逐年轻人会失去根本;但完全忽视年轻市场,长远来看也是问题。
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?这成了我思考的新方向。
带着这些新的认知,我重新开始构思方案。这次,我不再从“现在流行什么”出发,而是从“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”入手。
我把之前花哨的滤镜、快剪、网红挑战等元素全部删掉,转而聚焦于真实用户的故事。我策划了一个“平凡中的不平凡”系列,讲述那些依赖我们产品把小事做好的普通人——一位用我们的设备开了二十年修理铺的老师傅,一位用我们的材料做出精美手工艺品的残疾人士,一位靠着我们的工具完成自己第一个家具改造项目的年轻人。
每个视频都不长,没有炫技的拍摄手法,只是平实地记录他们如何使用产品,以及产品如何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事业。
同时,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改变——在每个视频的结尾,加入一个简单的产品原理讲解环节,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更耐用、更可靠。这是从一位老客户那里得到的灵感,他说:“你们总说质量好,但好在哪里?让我们看到,我们才更相信。”
这次,我没有急着汇报,而是先找了几位同事私下讨论,包括两位在公司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。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,帮我避免了一些可能偏离品牌调性的细节。
两周后,我再次站在了李总面前。
说不紧张是假的,手心的汗比上次还多。但当我开始讲解新的方案时,我感觉自己的声音比上次沉稳了许多。
“李总,上次您说得对,我确实没有真正理解我们的品牌核心。”我开门见山,“所以这次,我花了些时间去了解我们的产品和客户。这个新方案可能没有那么炫,但它更贴近我们真实的样子。”
我展示了走访客户的照片和记录,分享了从他们那里听到的真实声音,然后才引出我的新方案。当我讲解那些真实用户的故事构思,展示简单的视频框架时,我注意到李总的表情发生了变化——从最初的严肃审视,到后来微微点头。
讲完后,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。
“这次的方向对了。”李总终于开口,语气里带着认可,“你确实去认真思考了。特别是这个产品原理展示的部分,很巧妙,既保持了专业度,又让消费者看得懂。”
他接着提出了几个具体的修改建议,都是建设性的意见。最后他说:“按照这个方向细化吧,下周可以把完整方案做出来,我们需要开始筹备拍摄了。”
那一刻,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。不是因为方案通过了,而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方案值得通过。
现在回想起来,我特别感激那次否定。如果没有那次当头棒喝,我可能还在自以为是的创意里打转,做着看似精美却浮在表面的东西。是那次否定逼着我沉下去,真正去理解产品、理解用户、理解什么才是适合品牌的表达。
后来这个系列视频上线后,市场反响出乎意料地好。不少老客户留言说“这就是我选择你们的原因”,也有新客户表示“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你们产品的价值”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一位观看了视频的年轻消费者说:“我不需要被酷炫吸引,这种真实和专业反而让我更信任。”
如今,我已经能独立负责更多项目,但第一次方案被否然后重新站起来的经历,始终是我职场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。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做一个好方案,更是如何面对否定、如何真正地成长——不是赌气证明自己,而是静下心来理解问题;不是固执己见,而是敢于推倒重来;不是追求表面的完美,而是找到本质的正确。
每当有新同事因为方案被否而沮丧时,我都会和他们分享这个故事。我会告诉他们,否定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更好的起点——只要你愿意从否定中看见自己的盲区,然后踏踏实实地,把那个盲区点亮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1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7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3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6)
4做工业设计沟通差,学需求分析后改稿少阅读 (70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