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我现在闻到身上这件T恤,都有点发嗖了。凌晨三点半的办公室,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嗡鸣,还有我自己的心跳。桌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红牛罐子、咖啡杯,还有几个没拆封的泡面。屏幕的光打在我脸上,有点刺眼,文档里那个叫“灵境”的项目策划案,还差最后一部分。
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心想,这“灵境”还没把用户带进什么虚拟世界,倒先快把我送走了。
一切得从上周一说起。老大把我叫进会议室,玻璃墙的百叶窗拉得严严实实,我就知道准没小事。他递给我一沓资料,脸上是那种混合着信任和“你自求多福”的表情。“‘灵境’,咱们下半年最重要的项目,概念很新,对标的是国际顶尖的沉浸式体验。甲方要求高,时间紧,下周一,完整策划案必须放在他们老总的办公桌上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了一句,“公司里,我最相信你的创意和能力。”
得,这高帽子一扣,我还能说啥?只能点头,心里盘算着,一个星期,拼拼凑凑,应该也来得及。
我太天真了。
头两天,我还在正常作息轨道上。搜集资料,开脑暴会,画思维导图,感觉一切尽在掌握。可到了周三,当我真正开始动笔,才发现这个“灵境”像个无底洞。它对技术前沿性、内容沉浸感、商业模式可行性的要求,高得离谱。我白天写的框架,晚上自己看着都觉得是垃圾。那种感觉,就像你明明看见终点线就在前面,可脚下的跑道却不断在延长。
第一个熬夜之夜,来得猝不及防。周三晚上十一点,我对着屏幕上寥寥几行字,心里一阵烦躁。回家?路上就得折腾一小时,洗漱完躺下都快一点了,明天早上九点还得准时到,一来一回,净耽误工夫。心一横,算了,就在这儿干吧!
我把办公椅拼在一起,像个简陋的床。外套一卷当枕头。躺下去,椅子接缝硌得背疼,天花板上的烟雾感应器像一只冷漠的眼睛盯着我。翻来覆去,脑子里全是“虚拟现实交互”、“元宇宙入口”、“情感化设计”这些词在打架。根本睡不着。干脆又爬起来,继续对着屏幕发呆。那一晚,效率低得可怕,几乎是在用时间换进度,熬到凌晨四点,才迷迷糊糊在椅子上蜷了两个小时。第二天被保洁阿姨打扫的声音吵醒,脖子落枕了,僵得像块木头。
如果说第一晚是自愿的挣扎,那第二晚,就是被逼上梁山了。周四下午,和甲方的第一次非正式沟通会,我的初步思路被批得一无是处。“不够颠覆”、“缺乏灵魂”、“流于表面”。这几个词像冰锥一样扎在我心里。会议结束,老大拍拍我肩膀,没说话,但那眼神里的压力,比说什么都重。
我知道,没退路了。
那天晚上,我直接让楼下便利店送了一箱红牛和几包烟上来。我已经戒烟两年了,但那晚,尼古丁的味道莫名地让我觉得镇定。办公室里就我一个人,我把灯关掉,只留下屏幕光和桌上一盏昏黄的台灯。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灭,像困兽的眼睛。
我开始抛开所有条条框框,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第一次接触VR的玩家,一个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找到慰藉的普通人。我不要那些华丽的术语,我要的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。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,有时候思路卡住,就站起来在漆黑的办公室里走两圈,或者站在落地窗前,看着城市绚烂但寂静的夜景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像个守夜人,守护着一个尚未出生的创意。
凌晨五点多,当我写完“情感共鸣”那一章节的核心部分时,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。我一点困意都没有,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兴奋。我在沙发上躺下,这次,几乎是秒睡。但也只睡了三个小时。
现在是第三个晚上,或者说,第四天的凌晨。身体已经快到极限了,眼睛干涩发疼,靠着眼药水续命;嘴巴里又苦又涩,吃什么都尝不出味道。但我能感觉到,策划案有了“魂”了。它不是一堆冰冷技术和内容的堆砌,我开始在里面讲述一个故事,一个关于人类如何通过技术寻找更深层次连接的故事。
我起身去洗手间,用冷水狠狠冲了把脸。镜子里那个人,胡子拉碴,眼窝深陷,眼球上布满血丝,像个逃难的。我对自己笑了笑,比哭还难看。
回到工位,我泡了今晚的第三杯咖啡。正当我准备继续奋战时,手机屏幕亮了。是老妈发来的微信,只有一句话:“儿子,妈知道你忙,再忙也得记得吃东西,别熬坏了身体。”后面跟着一个笑脸。
就那么一瞬间,毫无征兆地,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。不是委屈,也不是觉得辛苦,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。好像一直紧绷着的那根弦,被这句最平常不过的话轻轻拨动了。我赶紧擦了擦眼睛,深吸一口气,回了一句:“知道啦妈,我吃了,马上就睡。”
我当然没睡。但那条信息,像一剂温柔的强心针。
我重新坐定,敲下了最后一部分的第一个字。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,仿佛之前所有的混沌和挣扎,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畅通无阻。窗外的天色,从墨黑,到深蓝,再到泛起金色的霞光。
当我把最后一个句号稳稳地敲上,时间是周六早上七点十二分。我长长地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,瘫在椅子上。我把文档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,整整八十七页。虽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打磨,但骨架和灵魂,已经在了。
周一的提案非常顺利。甲方老总听得非常专注,甚至在几个关键节点上频频点头。会议结束时,他走过来和我握手,说:“王经理,这份策划案,我看到了诚意,也看到了心血。非常棒。”
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,那三个晚上的煎熬,都值了。
后来,项目圆满落地,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。但我记忆最深的,不是成功时的掌声,而是那些深夜里,陪伴我的屏幕微光、咖啡的苦涩、以及凌晨时分,从窗外照进来的、那缕微弱的,但坚定不移的晨光。
那段熬夜的经历,像一枚特殊的勋章,刻在了我的职业生涯里。它告诉我,有些关,只能一个人闯;有些夜,只能一个人熬。但只要你咬着牙,看着那点微光,一直往前走,天,总是会亮的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8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68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65)
4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63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