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我心动了。那阵子正好因为工作需要,频繁开线上会议,总觉得自己的虚拟背景千篇一律。如果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、根据我照片绘制的卡通形象,动起来还能模仿我的表情,那该多酷啊。店铺的展示图精美得让人惊叹,买家好评如潮,一个个都在夸赞卖家技术高超,沟通耐心,成品效果惊艳。价格不算便宜,三百块,但我琢磨着,为了一份独特和开心,也值了。
和卖家的沟通一开始非常顺利。他回复得很快,语气也很专业。我按照要求,提供了几张不同角度的清晰照片,还详细说明了我想要的风格——希望眼睛能再大一点点,头发带点微卷。他一一记下,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,说:“没问题,包您满意。制作周期大概三到五天,完成后会直接发到您邮箱。”
我放心地点击了“立即购买”,爽快地付了款。看着“支付成功”的界面,心里甚至有点期待和小得意,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可爱的卡通版自己在屏幕上打招呼的样子。
头两天,我按捺住好奇,没去打扰。第三天晚上,我忍不住去问了问进度。卖家回复说:“正在细化,快了。” 我回了个“好的,辛苦了”,心里那点小小的不安又放了回去。第五天,约定的最后期限到了,我一整天都时不时刷新一下邮箱,连垃圾邮件都检查了好几遍,空空如也。
我再次点开那个熟悉的聊天窗口,发出的消息却像石沉大海。一天,两天,没有任何回音。我开始有点慌了,之前那种期待感,迅速被一种莫名的空洞取代。我尝试着在平台上找到其他的联系方式,没有。店铺依然开着,商品链接也还在,一切如常,唯独对我,他选择了沉默。
那种感觉很奇怪,不是那种被当面抢了钱的愤怒,更像是不知不觉间,脚下的地板塌了一块,你掉进了一个虚空中,连个能让你抓住、让你质问的对象都没有。我的三百块钱,还有我提供的那些带着微笑的照片,就这么轻飘飘地消失在网络的那一端,连个回声都没有。
我开始翻来覆去地看我们的聊天记录。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安心和专业的话语,此刻看起来像是一场精心排练过的戏码。我甚至有点后悔,当时为什么没有再多问几句,或者要求分阶段付款。可转念一想,这又有什么用呢?他若真心想骗,总有办法。
我按照平台指引,提交了申诉,上传了所有聊天和转账截图。平台机器人一样客气的回复说,会尽快处理,请耐心等待。于是,等待又成了主旋律。这一次的等待,比等待那个虚拟形象还要煎熬。它混合着一种被愚弄的羞耻感,和对人性那点微弱信任的怀疑。
朋友们安慰我说:“算了,三百块,认清一个人,也不贵。” 道理我都懂,可那种憋闷的感觉,却挥之不去。它不在于金额的大小,而在于整个过程的那种“虚无”。如果是在实体店,我还能找到店门,哪怕争吵几句,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。可在这里,我面对的是一个灰色的头像,一个不再跳动的对话框。我的一肚子话,我的疑问,我的不满,全都打在了空气里。
大概过了半个月,平台发来通知,判定卖家责任,但由于卖家账户已无资金,无法强制扣款赔付。最终,平台用几张优惠券补偿了我。看着那几张即将过期的电子券,我苦笑了一下。这场交易,始于虚拟,也终于虚拟,连赔偿都这么没有实感。
这件事过去挺久了,但我偶尔还是会想起来。它像一根小小的、柔软的刺,留在了心里。它提醒我,在这个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时代,当我们用真实的金钱和情感,去交换那些屏幕另一端看不见、摸不着的承诺时,需要多么小心翼翼。那份期待落空后的失落,和那种投诉无门的无力感,远比失去那三百块钱本身,要深刻得多。
我的那个卡通形象,最终也没有出现在我的邮箱里。它和那三百块钱,以及我当时那份雀跃的心情一起,永远地留在了那个虚拟的空间里,成了一个再也无法抵达的念想。而那个卖家的店铺,不知道什么时候,也悄悄关闭了,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。网络很大,也很小,大到能瞬间吞没一个人,小到连一句真实的道歉都容不下。这大概就是我这个微不足道的故事,留下的全部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1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8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3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6)
4做工业设计沟通差,学需求分析后改稿少阅读 (73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