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文章风暴文章

考研二战失利后:我如何调整心态考上目标院校

    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个下午。电脑屏幕上那个冰冷的数字,像一把钝刀,直直插进我心里。326分。比去年的分数还低了十分。

    房间里很安静,只能听见自己一下、一下的心跳声。窗外的阳光明晃晃的,刺得眼睛生疼。我没有哭,也没有喊,只是呆呆地坐着,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。两年,七百多个日夜,无数个清晨与深夜,换来的竟是这样一个结果。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一个声音:你不行,你真的不行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我过得浑浑噩噩。像一只被戳破的气球,干瘪地瘫在床上。不想见任何人,不想接电话,甚至害怕听到微信的提示音。我知道那是关心,但我受不了那些或惋惜、或同情的目光,更怕有人会问起“接下来打算怎么办”。我妈每天把饭放在我门口,轻轻敲两下门就走,她什么也不说,但这种沉默的体贴,反而让我更难受。

    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三的下午。我百无聊赖地翻着手机相册,手指划过一张照片,突然停住了。那是去年决定二战时,我在书桌前拍的一张“励志照”。书桌上,专业课的书摞得半人高,旁边贴着一张便签,上面是我用马克笔狠狠写下的四个字:“此战必胜”。照片里的我,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虽然前途未卜,但那份孤注一掷的坚定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。

    我看着那张照片,看了很久。心里有个地方,好像被轻轻地撬动了一下。我问自己:你就甘心这样了吗?两年的付出,就为了换来现在这一蹶不振的样子?那个曾经发誓非它不考的你,去哪儿了?

    我知道,我必须先让自己“活过来”。第一步,是走出房间。我强迫自己每天下午出门,不帶目的,就是漫无目的地走。去菜市场看熙熙攘攘的人群,去公园看老头老太太下棋,去江边看夕阳一点点沉入水面。这些充满“生活气”的场景,像一种温和的疗愈,慢慢稀释了我心里的苦涩。原来,生活不止有考研这一条路,世界的运转也从未因我的失败而停摆。这种认知,让我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。

    心态稍微平复后,我开始尝试着“复盘”。我找出了一个全新的笔记本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,客观地分析两次失败的原因。这不是情绪宣泄,而是理性归因。

    我一条一条地写:
     知识漏洞: 专业课哪几个章节始终是模糊的?是基础概念不清,还是综合运用能力差?
     应试技巧: 是时间分配不合理,还是答题策略有误?明明会做的题为什么没拿到分?
     心态与习惯: 二战后期是否因为焦虑而效率低下?是不是陷入了“假装努力”的自我感动?

    这个过程很痛苦,像亲手揭开自己的伤疤。但写完之后,我第一次对“我为什么失败”有了清晰、具体的认知。我发现,问题不在于我不够聪明,也不在于我不够努力,而在于我的努力用错了方向,并且被巨大的心理压力内耗掉了大半。

    当我决定三战时,周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父母欲言又止,最终只说“你开心就好”。有朋友委婉地劝我“别钻牛角尖”。我理解他们,但这一次,我的内心异常平静和坚定。我不是在钻牛角尖,我是在完成一场与自己的和解与超越。我对自己说:第三次,我们的目标不是“考上”,而是“把该做对的事情做对”。结果如何,我接受。

    这一次,我的策略完全不同了。

    我不再追求学习时长,而是追求效率。每天雷打不动地睡够七小时,中午必须午休。我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,完成一个,就打一个勾。这种小小的成就感,是支撑我走下去的重要能量。

    我更重视“输出”而不再是“输入”。不再一遍遍地盲目背书,而是逼着自己去默写框架,去模拟答题,去给别人讲题。只有在输出的过程中,你才能真正发现哪里懂了,哪里还一知半解。

    我给自己留出了“情绪缓冲区”。每周日下午,我会彻底放下书本,看一部电影,或者约一个朋友吃顿饭,聊点考研之外的趣事。我不再把这看作是“浪费 time”,而是必要的“充电”。我不再回避压力,而是学着和它共处。焦虑来袭时,我就去跑步,让汗水带走烦躁;自我怀疑时,我就翻开那个“复盘”笔记本,看看自己已经解决了多少问题。

    又一次走进考场时,我的心情出乎意料地平静。我检查了准考证和文具,深吸一口气,像过去一年里的任何一次模拟考试一样,摊开了试卷。我没有去想“考不上怎么办”,我的全部精神,都集中在眼前的题目上。笔尖沙沙作响,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把我所理解的、所准备的,清晰地表达出来。

    查分那天,我的手依然会抖。但当那个数字跳出来——398分时,我愣了几秒,然后长长地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没有想象中的狂喜,只有一种巨大的、尘埃落定的平静。

    现在,当我坐在梦想学府的图书馆里,写下这些文字时,那段二战失利后灰暗的日子,依然记忆犹新。但我对它,充满了感激。感谢那一次跌倒,它让我看清了自己的脆弱,也逼出了自己的坚韧。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成长,不是一路高歌猛进,而是在陷入泥潭时,依然有爬出来的勇气和智慧。

    所以,如果你也正经历着类似的挫败,我想对你说:允许自己难过,但不要太久。好好地、坦诚地面对失败,把它拆解成具体的问题。然后,调整呼吸,重新规划路线。考研这座山,有的人一次就翻过去了,有的人可能需要绕点路。但这没关系,只要你心中的火苗未曾熄灭,只要你脚步不停,你终会抵达属于你的那片风景。那条弯路,那些跌倒的伤痕,最终都会成为你身上最坚硬的铠甲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