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晚上,我照例在刷手机,突然看到一条广告:“专业简历优化,让HR一眼相中你!”下面全是好评,有人说优化后一周收到五个面试,有人说薪资翻了一番。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想都没想就点了进去。
客服很热情,给我看了三个档位:基础版298,专业版598,至尊版998。他说我的情况适合至尊版,有十年HR经验的老师亲自操刀,还赠送面试指导和职业规划。我犹豫了一下——998不是小数目,相当于我半个月的房租了。但想到能找到工作,还是咬牙转了账。
付款后的等待格外漫长。说好三天交稿,等到第五天还没动静。我忍不住去问,对方说老师正在精细打磨。第七天早上,邮箱终于收到了那份价值998的“至尊版”简历。
点开文件那一刻,我的心凉了半截。
这真的是我的简历吗?除了基本信息没变,其他部分都陌生得可怕。他们把我在小公司做行政的经历包装成了“统筹管理核心业务”,把我帮领导做PPT写成了“主导重大项目的视觉传达”。最离谱的是,我明明只协助过年会筹备,他们却写成“独立策划执行300人规模企业盛典”。
语言也特别浮夸,通篇都是“赋能”“抓手”“闭环”“引爆点”这些流行词,读起来拗口不说,还特别假。我给朋友看,朋友笑了:“你这简历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CEO呢。”
我硬着头皮按这份简历投了几家公司。结果更糟——以前好歹还有几个面试,现在连已读都没有了。有一次好不容易接到HR电话,对方问:“您简历上说的主导数字化转型具体是指?”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,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说我们再联系。
那天挂掉电话,我在阳台上站了很久。楼下是车水马龙,楼上是我这个连简历都要造假的人。998买来的不是机会,而是对自己的否定——原来我连真实地介绍自己都做不到了。
我决定去找他们理论。客服一开始还很客气,说可以微调。当我要求重写时,对方变了语气:“老师是根据你的经历做了专业提升,你可能还不适应这种精英化的表达方式。”
“但这些根本不是我做过的事啊!”
“简历优化都是这样的,”对方理直气壮,“难道要写你每天收发快递、整理文件吗?”
这句话刺痛了我。是啊,我的工作确实平凡,但这就是真实的我。用谎言包装出来的光鲜,就像纸糊的房子,风一吹就塌了。
维权的过程更让人心寒。他们先是拖延,后来直接不回复。我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的名字,才发现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上当受骗。我们建了个群,里面有两百多人,被骗的金额从三百到两千不等。有个刚毕业的女生,被骗了半个月生活费;还有个单亲妈妈,指望着靠这份简历找到工作养孩子。
我们试过投诉,但对方换个名字继续经营。那个女生在群里说:“算了,就当买了个教训。”可这个教训太贵了,贵到让我们这些本来就在困境中的人雪上加霜。
后来,我静下心来自己改简历。不再夸大其词,而是认真思考每段经历中学到了什么。帮领导做PPT,我写的是“能够清晰呈现复杂信息”;筹备年会,我写的是“注重细节,有较强的执行能力”。投出去之后,反而收到了面试邀请。
现在我已经在新公司上班三个月了。偶尔看到简历优化的广告,我都会想起那段经历。它教会我的不只是辨别骗局,更重要的是——在这个急于包装的时代,真诚反而成了最打动人心的东西。
那些被骗的夜晚,我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灯火,总觉得别人的生活都在前进,只有我停滞不前。但现在明白了,与其把自己包装成别人,不如踏实做自己。简历可以优化,但人生无法优化,每一步都算数。
前几天,群里那个单亲妈妈说她找到工作了。面试时HR对她说:“你的简历很朴实,但每句话都能在面试中得到验证,这很难得。”她在群里发这句话时,我们都在下面点赞。
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结局——我们终究明白,真实的自己,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7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4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65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62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61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