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满仓了,全部积蓄都投了进去。不知道为什么,第一个就想告诉你。”
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方悬停了好久,删了又写,写了又删。最后只回了三个字:“挺好的。”
发送成功的提示亮起时,我感觉自己像个骗子。
她不知道,就在三个月前,我刚从那个市场里狼狈退出,亏掉了整整两年的积蓄。那些深夜盯着K线图不敢睡的日子,那些看见账户缩水时的心跳加速,那些强装镇定却食不知味的白天——都成了我不敢再触碰的伤疤。
可我不能告诉她这些。因为她正处在最充满希望的时刻,就像当初的我。
我们是在一个投资交流群里认识的。她总是有很多问题:“这个指标怎么看?”“那只股票为什么跌?”起初只是礼貌性地解答,后来发现她特别认真,每次都会做笔记,过几天还会反馈自己的理解。慢慢地,我们开始聊工作,聊生活,聊各自的城市今天下了什么雨。
她知道我在投资方面有些经验,渐渐把我当成了可以信赖的人。每次做出一个决定,总会先来问我怎么看。而我也习惯了在她面前扮演那个沉稳、理性的角色。
可只有我自己知道,这份“沉稳”背后,是多少次失败换来的小心翼翼。
那天晚上,她发来满仓的截图,字里行间都是期待:“等赚了钱,我要去云南住一个月,每天睡到自然醒。”“你说,年底之前能涨多少?”
我看着她发来的那些憧憬,想起的却是自己第一次满仓时的样子——也是这样兴奋地给朋友发消息,也是这样数着想象中的收益,也是这样相信明天会更好。
“别想太远,走一步看一步。”我尽量让自己的回复显得中立。
“知道啦,你总是这么冷静。”她回了个吐舌头的表情。
其实我不是冷静,只是害怕。害怕她重蹈我的覆辙,更害怕当她真的经历亏损时,会后悔听了我的建议——虽然我从未明确鼓励她满仓,但每次她问我看法时,我那些“长期来看应该没问题”的话,现在想来都像是一种默许。
接下来的日子变得格外难熬。
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行情软件,心跳随着数字起伏。涨了,既为她高兴又隐隐担忧——怕她太过乐观;跌了,那种熟悉的窒息感就会回来,仿佛又回到了自己亏损最严重的时候。
有一次,市场单日大跌百分之五,她晚上十点多发来消息:“今天有点难受,虽然知道要长期持有,但看到数字变少还是心疼。”
我盯着那句话,打了很长一段文字,想告诉她我曾经的经历,想告诉她这种心疼意味着什么,想告诉她也许该考虑减仓——最后还是全部删掉了。
“正常的波动,别一直看盘。”我这样回复。
“嗯,听你的。”她很快回复,“跟你聊完安心多了。”
那句话像一根针,轻轻扎进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。她不知道,她所以为的“安心”,来自一个已经不敢再入场的人。
最艰难的时候,市场连续阴跌了两周。她说话的语气明显低落了,偶尔会问:“你觉得还会跌多久?”
我能感觉到她的动摇,这太熟悉了——当初我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频繁操作,结果越亏越多。我想告诉她:停下来,深呼吸,不要被恐惧支配。可这些话,从一个失败者嘴里说出来,又有多少分量呢?
“根据历史数据,这种连续下跌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。”我给出了冷静的分析,隐藏了所有个人的情绪。
其实我更想说的是:我也很害怕,怕你受伤,怕你像我一样在深夜失眠,怕你辛苦攒下的钱就这样消失。可我说不出口。在她眼里,我应该是那个永远理性、永远淡定的指导者。
转折发生在一个周四的下午。
市场突然大幅反弹,她欣喜地发来消息:“涨回来了!还赚了一点!”
我长舒一口气,那种解脱感甚至超过了自己赚钱的时候。
“太好了。”这次的回信是发自内心的。
“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鼓励,”她说,“要不是你,我可能早就割肉在最低点了。”
看着这行字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也许我需要的不是永远隐藏自己的失败,而是在合适的时机,把这些经历变成对她的保护。失败不是耻辱,而是我真正理解市场风险的证明——这份理解,可能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有价值。
那天晚上,我第一次和她聊起了投资之外的事。我说起刚工作时租的第一个房子,说起老家门口那棵枇杷树,说起曾经梦想当个作家。她说起她小时候学钢琴的经历,说起她最爱的外婆,说起她一直想开一家花店。
我们谁都没有再提投资的事。但我知道,当明天来临,当市场再次波动,我依然会陪她一起面对——只是下一次,当她问起我的意见时,我可能会说:
“我曾经也在这里摔倒过。让我告诉你,我是怎么爬起来的。”
窗外的霓虹灯一盏盏亮起,我关掉电脑,收拾东西下班。手机又亮了一下,是她发来的晚餐照片——一碗看起来就很辣的牛肉面。
“奖励自己一下。”她说。
我笑了笑,回复道:“看起来真不错。”
这一次,没有任何隐藏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7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4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65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62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61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