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辆二八式的老永久,黑色的漆掉得斑斑驳驳,像生了牛皮癣。车把上的电镀层早就磨光了,露出底下黄铜色的芯子,被父亲的手掌磨得油亮油亮的。车座破了,他用一块厚厚的羊皮缝了个套子,针脚粗大,但结实。最显眼的是那后座——原本细铁丝编的,被我坐塌了之后,父亲找了块厚厚的木板,自己锯成合适的形状,用粗铁丝牢牢地绑在架子上。坐上去硬邦邦的,硌得慌。
可就是这辆破车,承载了我整个小学时代的黄昏。
每天下午四点半,它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外的老槐树下。父亲个子不高,骑这样的大车有些吃力。他总是一只脚踩在脚踏上,另一只脚在地上使劲蹬几下,等车有了速度,才利索地跨上去。我远远地就能认出他的背影——微微佝偻着,蓝布衫被风吹得鼓起来。
“爸!”我喊一声,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跑过去。
他单脚点地稳住车,回头冲我笑笑,额上有细密的汗珠。我把书包递给他,他接过去,挂在车把上,然后拍拍那块硬木板:“上来。”
我熟练地跳上后座。车子晃了晃,他用力稳住,然后慢慢蹬起来。起初有些摇晃,但只要蹬起来,就出奇地稳当,稳得像在平地上走。
回家的路要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,那是拖拉机压出来的车辙,下雨天积满泥水,晴天就变得硬邦邦的,全是疙瘩。同学们的父亲骑新车,过这段路时叮叮当当乱响,孩子们在后座上颠得屁股离座,哇哇大叫。可父亲骑得特别稳,他会站起来蹬,双腿成了最好的减震器,屁股微微离开车座,膝盖弯曲着,整个人像悬在车上。遇到大坑,他总能提前绕开;实在绕不开的,他就放慢速度,让车轮缓缓滚过去。我坐在后面,只觉得微微的起伏,像坐在小船上。
“坐稳喽。”每过坑前,他都会这么说。
我双手抓着他腰两侧的衣服,把脸贴在他背上。蓝布衫有股淡淡的汗味,混合着肥皂的清香。能听见他略显粗重的呼吸,还有自行车链条规律的“咔嗒”声。路边的白杨一棵棵向后退去,我们的影子在土路上拉得老长。
那时候不懂,现在才明白,那样的平稳需要多大的力气来维持。他必须全身绷着劲,手臂稳住车把,腰腿吸收震动,每一脚蹬下去都要计算力道。三公里的土路,他每天都这样绷着,只是为了让我坐得舒服些。
记得有个秋天的傍晚,我考砸了,垂头丧气地坐上后座。一路上都没说话。
快到家时,父亲忽然说:“这车啊,跟我十几年了。”
我闷闷地“嗯”了一声。
“你刚出生那年买的。”他声音不高,随着蹬车的节奏微微起伏,“那会儿可新了,锃亮锃亮的。我骑着它带你妈去医院检查,后来你出生了,我天天骑着它往医院送饭。”
这些我都听过很多遍了,但那天听来格外不同。
“后来你长大了,开始上学了。”他继续说,“后座就是为你加的。刚开始你坐前面大梁上,后来个子高了,坐不下了。”
风凉飕飕的,我把脸往他背上埋了埋。
“车老了,就像人老了。”他笑了笑,“但老有老的好,稳当。你看那些新车,花里胡哨的,不一定有它结实。”
我知道他在安慰我。路还在脚下延伸,自行车不紧不慢地走着,那么稳,仿佛天大的事都不会让它倾倒。
最难忘的是六年级那个雨天。
放学时突然下起暴雨,我没带伞,躲在传达室里等。透过雨幕,看见父亲骑着那辆老永久来了。他也没穿雨衣,浑身湿透,头发贴在额头上。
“来,快上车!”他招呼我。
我钻进雨幕,跳上后座。他脱下外套递给我:“顶在头上。”
那件湿透的外套其实没什么用,但我还是顶上了。雨水顺着父亲的头发流到脖子上,他的白衬衫紧紧贴在背上,能看见脊骨的形状。他蹬得比平时用力,车子却依然很稳,在泥泞的路上稳稳前行。
到一个大坡时,他蹬得更费劲了,整个身体左右摇摆,大口喘着气。我要跳下来,他厉声说:“别动!坐好!”
那是我第一次听见他那样严厉的声音。
我乖乖坐好,看着他奋力蹬车的背影,雨水不停地流进我眼里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。
终于到家了,两个人都成了落汤鸡。母亲赶紧拿来干毛巾,埋怨道:“怎么不等雨小点再回来?”
父亲抹了把脸上的水,笑着说:“孩子在等呢。”
他检查着自行车,用毛巾仔细擦去泥水,给链条上油。那专注的神情,像在照顾另一个孩子。
后来我上初中了,学校远了,不再需要父亲接送。那辆自行车就停在院子里,日渐锈蚀。有时我会看见父亲推它出去,在巷子里骑一圈,说是“活动活动筋骨”。但更多时候,它就静静停在那里,车座积了灰,轮胎慢慢瘪下去。
高中住校后,一个月才回一次家。有一次回去,发现自行车不见了。
“卖了。”母亲轻描淡写地说,“收废品的给了二十块钱,你爸还舍不得。”
我愣在那里,心里空了一块。
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烟,没说话。夕阳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,我突然发现,他老了,背驼了,就像那辆自行车一样,在岁月里慢慢锈蚀。
如今,我也有了自己的车,载着自己的孩子。遇到不平的路,我也会站起来蹬,努力让车平稳。这时总会想起父亲,想起那辆破旧却无比安稳的自行车。
它载过我的童年,载过父亲的年华。那些放学后的黄昏,我坐在硬邦邦的后座上,抓着他的衣角,把脸贴在他汗湿的背上,觉得这条路可以一直走下去,永远没有尽头。
现在明白了,哪有什么特别平稳的车,不过是骑车的父亲,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为我铺平了那段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风暴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风暴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1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7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3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76)
4做工业设计沟通差,学需求分析后改稿少阅读 (70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